行业动态

johamu · Industry News

中国式“毒胶囊”乃意料之中

发布时间:2012-05-14 12:30:44 浏览量:

“毒胶囊”事件,从4 月15 日被央视曝光以来,至今已经过了近一个月。

  上游造假者被抓,下游药企全面召回,还有最高检要深挖事件背后执法监管人员渎职等职务犯罪工作。影响面之大可想而知。

  “ 毒胶囊” 黑幕越挖越深, 也越反映出事发前上至监管部门下至制药企业的种种看似作为背后的不作为。正如业内看待蜀中又出事一样: 出事早在意料之中!

  首先, 出事后, 消费者意外地发现, 原来叫得响亮的“ 良心药” 只是说说罢了。

  号称做“良心药”的修正药业每年花巨资投入广告, 其明星代言队伍十分奢华,口号也喊得响亮。但实际上,“毒胶囊” 还是轻而易举地进入企业,被戏称“专注皮鞋20 年”。如果不是企业故意为之, 那企业作为质量把控的第一人, 至少在生产、管理、监管方面不作为。

  其次,事件又再次暴露出,在医药行业,“游戏规则” 的制订和执行往往是两回事。有关部门根据美好的愿景来制定美好的游戏规则,但执行如何,就另当别论。

  2010年,《中国药典》将铬含量正式列入了药用明胶的检测指标之中,规定含铬不得超过2ppm,这个标准比欧盟药典10ppm 标准要严得多, 目的就是把铬作为标记物来控制工业明胶的混入。但“毒胶囊”事件证明,标准再严也不见得就会执行。

  药品招标,质优价廉,这样的制度设计看上去确实是为老百姓谋福利,是一大政绩。但在实际操作中,“质优价廉”变相成为只要“价廉”即可,“质优”

  这一标准因为单凭几位专家根本无从判断,早已名存实亡,并直接导致频频曝出质量问题的蜀中制药在基本药品招标中畅通无阻。这又是一种不作为。

  最后就是监管背后的不作为。对于毒胶囊, 早在2004 年就曾被曝光。

  这么多年来, 被查处的企业何止这几家,但是少有被吊销执照,少有彻底倒闭, 经过风波之后, 依旧生产, 依旧挣钱。而纵容这样的行为,恰恰就是地方政府和地方监管部门。

  业内也知道胶囊什么价格就是什么货, 相信深通医药行业的药监部门不会不知晓。知晓而不作为,想必是有所顾虑, 而最大的顾虑莫过于不是怕企业倒闭,而是怕个别人的乌纱帽会掉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