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johamu · Academic Exchange

探究中国在慢阻肺研究中的贡献,建立特色慢阻肺防治策略

发布时间:2021-09-06 10:00:00 浏览量:

探究中国在慢阻肺研究中的贡献,建立特色慢阻肺防治策略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占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规模,呼吸疾病(包括肺癌)已成为我国第一疾病负担,要实现“健康中国”,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探索不可忽视。近日,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接受中华医学信息栏目专访。

中国在慢阻肺疾病研究中有哪些贡献?中国特色的慢阻肺防治措施和方法有哪些?

2007年和2018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慢阻肺的总体发病率在增加,截至2018年,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上升到13.7%,有将近1亿的慢阻肺患者正遭受疾病的折磨。在我国,慢阻肺人群特征存在多样性。在社区基层,存在大量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早期慢阻肺患者,但由于对慢阻肺的知晓率低,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专家学者们提出,应当大力推动慢阻肺知晓率,提倡早诊早治的概念。另一方面,到医院诊疗的慢阻肺患者以气流受限III-IV级为主,症状多,频繁急性加重,需要重视个体化的长期维持治疗来最大化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以钟南山、王辰两位院士为首的专家组在慢阻肺领域做了许多工作,经过他们的努力,中国慢阻肺研究和防治能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中国技术特色,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

陈荣昌教授表示,我国的研究者相继开展了中国慢阻肺患病率与危险因素、中国特殊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地区,慢阻肺与生物燃料暴露存在显著相关性,从证明它是农村地区非吸烟妇女慢阻肺的重要风险到研究有效防控措施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一领域的研究我们是走在世界前沿的。

轻中度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更快,这也意味着早期慢阻肺可能是最佳的干预时机,需要更多关注。而由钟南山院士和冉丕鑫教授带领的团队开展的一项随机双盲的研究发现,在无或轻微症状的早期慢阻肺患者中,使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可以改善肺功能、延缓肺功能下降速率,能给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这为我国制定慢阻肺的防治政策和治疗指南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也为国际上对轻度气流受限的慢阻肺患者的诊治开启了新的战略。

另外,陈教授还指出,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各医院各地区都在推动慢阻肺的早诊早治行动计划,旨在降低疾病病死率、提高疾病知晓率和促进慢阻肺的早诊早治,这对我国慢阻肺的临床防控和研究都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慢阻肺相关研究的现状是怎样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陈荣昌教授指出,我国慢阻肺诊治现状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或人群来分析。首先是社区基层的慢阻肺患者。从流行病学调查的角度来看,大约有90%的患者属于气流受限I-II级,这些患者一般症状较轻,未引起自身重视,大部分人得不到及时诊断,这就导致了慢阻肺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知晓率和诊断率低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个人群,需要探索多途径提高慢阻肺知晓率和贯彻落实慢阻肺早期诊断的方法与流程。

另一部分人群是在大型三甲医院就医的慢阻肺患者,此类患者症状多、急性加重的风险高,需要经常到医院就医,造成医院医疗资源及家庭经济的负担。此类患者,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探索个体化表型评估方法与针对性治疗。目前我国慢阻肺的研究,多数是针对这类人群。

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要大幅提高居民的慢阻肺知晓率,加强慢阻肺的早期筛查,注意预防急性加重,提高基层慢阻肺防控能力。为响应国家号召,将医疗和预防整合,使三甲医院和基层联动,深圳市卫健委牵头开展了医防融合项目。为使基层医疗与三甲医院形成对接,目前深圳市三甲医院中设立了10个指导与质控中心,分别对接相应的社康中心,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为切入点,促使基础全科医师关注呼吸病的防治,推动以疾病治疗为中心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转变。在深圳,新一代基于5G远程诊疗技术的医疗服务系统正在逐步展开,通过5G联动,实现远程会诊+听诊及数据收集,突破空间限制,实现医院与社区、医院与家庭、总院与各分院的联系与资源共享,做到互联网+医疗模式,以此提高基层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基层可以获得与三甲医院同质性的常见病的诊治。

另外,陈教授提道:“社区医疗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培训与管理体系’。针对基层的社康医生进行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基本诊疗操作的培训,是落实‘三甲医院与基层社康联动’的关键。在深圳,按照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建议的‘有呼吸病诊治专长的基层全科医师培训与认证’指标,针对慢阻肺、肺功能检查、吸入疗法等,设置标准的学习班,通过理论学习、参访和实际操作培训,医生培训结束回到当地,再通过5G全程监控平台的联动,为保证在基层进行常见多发的呼吸病诊治、肺功能检查等,与在三甲医院的诊疗和检查具有同质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慢阻肺个体化评估与诊治也是慢阻肺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综合医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中,反复加重,频繁住院治疗也是常见的。同时,急性加重本身也存在异质性,一部分病人是因为反复感染,另一部分是因为反复喘息发作。因此应当探索不同表型与相关的机制,从而有效的进行个体化治疗,尤其是个体化预防急性加重的策略。

 

请您谈谈慢阻肺肺部炎症与全身炎症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哪些?

陈荣昌教授指出,慢阻肺患者通常都是老年人,尽管慢阻肺的特征性病理改变表现在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肺组织不同部位出现以炎症细胞增多为特征的慢性炎症。但是慢阻肺的炎症反应不仅局限于肺部,也可以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受到影响。例如慢阻肺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2~3倍,患肺癌的风险会增加2~3倍,对代谢功能也有明显的影响等。

总的来讲,应当把慢阻肺的肺部炎症源头控制好,从源头阻断慢阻肺的发生发展,才能改善全身的炎症反应。推动早期戒烟,改善室内外空气污染、避免生物燃料污染。一旦得了慢阻肺,必须要进行长期规律的治疗。

 

请您介绍一下气道黏液高分泌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关键以及在COPD治疗中祛痰治疗的意义,现阶段祛痰治疗用药策略是什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在临床使用中有哪些优势及疗效?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影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病与临床进展、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基础的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积极祛除诱发因素,比如积极戒烟,通常戒烟3~6个月以后,痰液会明显减少。第二,规律的治疗慢阻肺,规律治疗对痰液清除是有好处的。

除了基础治疗,针对痰液本身的清除也很重要,大量气道黏液分泌物可促使继发感染,并影响气道通畅,规律的祛痰治疗有助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减轻症状,减少痰液导致的气道狭窄,避免反复感染,延缓肺功能下降,已成为治疗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物理排痰的措施主要有气道湿化、主动排痰、拍背排痰等。除物理排痰方法外,还可选择不同类型的祛痰药物,对于黏液高分泌患者来说,如果能够合理应用祛痰药物,患者是可获益的。

例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一类的黏液溶解性祛痰药,它属于植物提取类药物,从临床使用角度来讲,它不仅可以通过调节黏液的pH达到稀化黏液的目的,更能促进纤毛摆动,及时排出黏液。对于稳定期COPD患者,应用桉柠蒎可有效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及频次,缓解肺功能下降趋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报道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